探秘沈阳沈河区东顺城内街,一条承载古城记忆的老街
沈阳,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东北重镇,每一块砖石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在繁华的沈河区中心,隐藏着一条鲜为人知却极具历史价值的老街——东顺城内街,这条不长的街道,见证了沈阳从盛京到奉天再到现代大都市的沧桑巨变,是解读沈阳城市发展的一把钥匙。
东顺城内街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东顺城内街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核心地带,北起中街路,南至朝阳街,全长约500米,这条街得名于清代,当时作为盛京城内的重要通道,连接着城内多个官署和商业区,在民国时期,东顺城内街曾是奉天城著名的商业街之一,沿街布满了绸缎庄、茶楼和当铺。
据《沈阳志》记载,东顺城内街最初形成于明代,当时沈阳中卫城扩建时规划了这条南北向的街道,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将这里作为连接皇宫与城东区域的主要通道,伪满时期,街道两侧陆续建起了融合中日风格的建筑,形成了独特的街景风貌。
建筑特色与文化遗存
漫步今天的东顺城内街,仍能看到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建筑群,这些建筑多为二层砖木结构,立面装饰简洁大方,檐口和窗棂处常见精美的砖雕装饰,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街中段的"老久华绸缎庄"旧址,这栋建于1923年的建筑,其巴洛克风格的立面与中式坡屋顶的融合,体现了当时盛行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潮。
街角处还保留着一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三义庙",虽经多次修缮,但主体结构仍保持原貌,庙内现存碑刻详细记载了清代沈阳商业行会的活动情况,是研究沈阳商业史的重要实物资料,2015年,东顺城内街建筑群被列入沈阳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市井生活与人文记忆
对于老沈阳人而言,东顺城内街承载着太多集体记忆,80岁的李大爷回忆道:"我小时候,这条街上有家'王记饺子馆',皮薄馅大,一到冬天门口就排长队。"据他描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还是沈阳著名的"小吃一条街",汇集了各种地道的东北风味。
作家王某某在《沈阳往事》中这样描写东顺城内街:"夏日的傍晚,街坊们搬出小板凳,在街边乘凉聊天,孩子们追逐嬉戏,小贩的叫卖声与自行车铃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最生动的市井画卷。"
保护现状与发展建议
随着城市发展,东顺城内街面临着保护与更新的双重挑战,沈河区政府已启动历史街区保护计划,对沿街建筑进行修缮加固,但专家指出,单纯的建筑保护远远不够,需要系统性挖掘其文化内涵。
笔者建议:建立东顺城内街历史档案,收集口述历史和影像资料;引入文创产业,将老建筑改造为特色书店、传统工艺工作室等;定期举办"老街文化节",重现传统商业场景,通过"活态保护"的方式,让这条老街真正"活"起来。
东顺城内街就像一本打开的史书,记录着沈阳这座城市的成长轨迹,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保护好这样的历史街区,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为未来留存记忆的锚点,当我们漫步在这条老街上,触摸斑驳的砖墙,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那是属于沈阳的独特韵律,是这座城市不可复制的文化DNA。
(全文共计约850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