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疫情最新结果,防控成效显著,社会面清零目标达成
南京疫情最新进展概述
根据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截至2023年11月15日24时,南京市已连续14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标志着本轮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南京已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数据显示,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86例,无症状感染者192例,所有病例均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接受隔离治疗,目前已有超过90%的患者治愈出院,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轮疫情主要由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引发,传播链条清晰,未出现大规模社区传播。
精准防控措施成效显著
南京市在此轮疫情防控中采取了"快、准、严、实"的工作方针,疫情初期,南京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在24小时内完成首例阳性病例的基因测序,48小时内锁定传播源头,为后续防控工作争取了宝贵时间。
分区管控方面,南京市精准划定高风险区12个、中风险区28个,实施"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和"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等管控措施,全市建立了"1+11"物资保障体系,确保封控区居民生活物资供应充足。
核酸检测策略上,南京市创新采用"重点区域多轮筛查+全市范围定期检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超过3000万人次,单日最大检测量达到280万人次,创下南京核酸检测能力新纪录。
科技赋能疫情防控
南京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将多项高科技手段应用于疫情防控,人工智能辅助流调系统将传统流调时间从4-6小时缩短至1小时内;"宁归来"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实现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结果"三码合一",极大提高了查验效率。
在医疗救治方面,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启用5G远程会诊系统,组织省市专家对重症病例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医药全程参与救治,中药使用率达到100%,有效降低了重症转化率。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自主研发的"核酸检测气膜实验室"将检测效率提升30%,这一创新成果已在省内多个城市推广应用,为全省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经济社会秩序有序恢复
随着疫情形势趋稳,南京市正分区分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截至11月15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8.5%,商务楼宇复工率超过95%,餐饮门店恢复堂食比例达到90%。
为减轻疫情影响,南京市政府出台"助企纾困20条"政策,预计为企业减负超过50亿元,包括减免房租、缓缴社保、贷款贴息等一揽子措施,重点帮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教育领域,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已全部恢复线下教学,教育部门制定了"一校一策"防控方案,确保校园安全,高校实施错峰返校政策,目前已有超过80%的在校生返回校园。
常态化防控不松懈
尽管取得阶段性成果,南京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强调,当前国内外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全市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重点场所防控方面,南京市将对医院、养老院、农贸市场等场所实施更严格的管理措施,冷链物流坚持"人物同防",严格执行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制度。
疫苗接种工作持续推进,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2800万剂次,6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达到92.3%,南京市已启动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重点人群优先安排。
南京本轮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得益于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高效协同的应急体系和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这一成果为超大城市疫情防控提供了有益经验。
专家提醒,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市民仍需做好个人防护,坚持"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牢记"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南京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表示,将根据疫情发展动态调整防控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保障市民健康安全和城市有序运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