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机场疫情溯源,国际航班是否为主要传播源?

2021年7月,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突发新冠疫情,迅速波及全国多个省市,引发广泛关注,此次疫情的源头是否与国际航班有关?本文将深入分析南京机场疫情传播链,探讨国际航班在疫情扩散中的作用,并回顾相关防控措施。

南京禄口机场疫情爆发始末

2021年7月20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在对工作人员例行核酸检测时,发现9例阳性样本,随后疫情迅速扩散,经基因测序,此次疫情的病毒为德尔塔(Delta)变异株,与当时国际流行的毒株高度同源。

禄口机场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承担大量国际货运和客运航班,在疫情初期,有专家推测病毒可能通过国际航班输入,尤其是机场保洁人员在清理国际航班垃圾或客舱时发生感染。

国际航班是否成为疫情传播源?

病毒溯源指向国际航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禄口机场的疫情最早在机场保洁人员中暴发,这些工作人员负责国际和国内航班的清洁工作,而德尔塔毒株当时在国内尚未大规模流行,因此病毒极可能来自境外输入。

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显示,南京疫情的病毒基因组序列与俄罗斯入境航班检测到的病毒高度相似,进一步佐证了国际航班输入的可能性。

机场防控漏洞加剧传播

南京禄口机场在疫情前采取“国际国内航班混合运营”模式,部分保洁人员同时负责国际和国内航班的清洁工作,增加了交叉感染风险,机场对高风险岗位人员的核酸检测频次不足,导致病毒在工作人员中隐匿传播多日才被发现。

疫情扩散与后续影响

由于禄口机场是国内重要交通枢纽,疫情很快通过航空和铁路扩散至全国多个省市,包括江苏、湖南、四川、北京等地,南京本地采取严格封控措施,但疫情仍持续近一个月才得到控制。

此次疫情暴露了机场防疫管理的薄弱环节,促使中国民航局加强国际航班管控,包括:

  • 严格区分国际、国内航班工作人员,避免交叉作业;
  • 提高高风险岗位人员核酸检测频次,由每周一次调整为两天一次;
  • 强化入境航班闭环管理,减少病毒外溢风险。

国际航班是重要传播渠道

综合病毒基因测序和流行病学调查,南京禄口机场疫情的源头极可能是国际航班输入,并通过机场工作人员传播至社会面,此次事件凸显了国际航空枢纽在疫情防控中的关键作用,也促使中国优化了机场防疫体系,以应对未来可能的输入性疫情风险。

此次疫情再次证明,在全球疫情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国际航班仍然是病毒跨境传播的高风险渠道,必须加强监测和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