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战疫记,吉林首府的坚韧与温度
2022年的春天,吉林长春这座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大考,作为吉林省的省会,长春的疫情防控不仅关乎全省大局,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长春人民展现出了特有的坚韧与温度,谱写了一曲感人的抗疫壮歌。
疫情突袭:长春按下"暂停键"
3月初,当全国大部分地区已春暖花开之时,长春却遭遇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突袭,这座拥有900多万人口的城市,面临着自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最严峻的挑战,确诊病例数字不断攀升,传播链条错综复杂,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长春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3月11日,长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要求全市范围内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所有企事业单位停止运营,学校改为线上教学,公共交通暂停服务……这座东北重镇,史无前例地按下了"暂停键"。
全民动员:构筑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长春市迅速建立起"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控网络,全市党员干部下沉一线,与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在长春的各个社区,一支支由党员、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和普通居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迅速集结,他们不分昼夜地开展核酸检测组织、物资配送、特殊群体帮扶等工作,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中,志愿者们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防护面罩上的水汽凝结成冰,却无人叫苦叫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春的"敲门行动",为确保核酸检测不漏一人,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挨家挨户敲门登记,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检测服务,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体现了长春疫情防控的温度和精度。
守望相助:疫情下的长春温度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这场战"疫"中,长春人民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在物资保障方面,长春建立了"蔬菜包"保供机制,组织大型商超、农产品批发市场与社区直接对接,确保居民基本生活需求,针对独居老人、孕产妇、重大疾病患者等特殊群体,社区建立了专门台账,提供"一对一"帮扶服务。
医疗救治方面,长春迅速启用方舱医院,统筹全市医疗资源,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各医院开通绿色通道,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的就医需求,许多医护人员连续工作数十小时不休息,用专业和奉献守护着市民健康。
更令人感动的是普通市民之间的互助,邻里之间自发组建微信群,分享物资信息,互相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有人主动为邻居代买药品,有人为抗疫一线人员送去热乎的饭菜……这些点点滴滴,汇聚成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
复工复产:重振长春经济活力
随着疫情形势逐步好转,长春市在确保防控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复工复产,4月底开始,长春采取"一企一策"方式,优先保障汽车制造、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长春一汽集团等龙头企业率先实现闭环生产,数万名工人驻厂工作,确保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长春市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从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稳岗就业等方面为企业排忧解难。
进入5月,长春的街头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商场、超市有序开放,公园里重现市民散步的身影,久违的烟火气重新回到这座城市,虽然每个人都还戴着口罩,但眼神中已多了几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希望。
经验启示:长春抗疫的思考
长春的抗疫实践,为特大城市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经验: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面对传播力极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长春以快制快,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扩散势头。
注重科学精准防控,长春根据疫情发展不同阶段,动态调整防控策略,避免"一刀切",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三,强化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长春将保民生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创新工作方法,确保疫情期间城市运行有序、社会大局稳定。
凝聚全民抗疫合力,长春抗疫的胜利,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这是战胜疫情最坚实的基础。
回望这场疫情大考,长春人民用坚韧和担当书写了感人的抗疫篇章,这座城市展现出的团结精神、奉献精神和乐观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伟大抗疫精神的生动体现。
当前,疫情防控仍不能松懈,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长春这座英雄城市必将彻底战胜疫情,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而这段特殊的经历,也将成为长春城市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页,激励着人们在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