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西湖区最新动态,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并行的现代篇章

南昌市西湖区作为江西省会城市的核心城区之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全面报道西湖区的最新动态,展现这片古老城区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独特魅力,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发展的西湖区全景图。

西湖区概况与最新发展定位

南昌西湖区位于赣江东岸,总面积3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8万,是南昌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心城区,作为南昌市的商贸中心、文化高地和宜居示范区,西湖区近年来确立了"文化立区、商贸强区、旅游兴区"的发展战略。

2023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西湖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2.3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位居南昌市前列,第三产业占比高达89.6%,凸显了其作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地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湖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1.3%,展现出强劲的新动能。

在城市建设方面,西湖区正大力推进"一江两岸"城市更新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200亿元,涵盖旧城改造、基础设施提升、生态修复等多个领域,区委书记李明在最近召开的全区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要在保护历史文脉的基础上,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重点项目建设与城市更新进展

西湖区目前有37个市级重点项目正在推进,总投资额达560亿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赣江东岸城市更新项目,该项目涉及面积约2.5平方公里,将改造老旧小区56个,惠及居民3.2万户,项目负责人介绍:"我们采用'留改拆'并举的方式,既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又保留街区历史风貌。"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二期工程已进入收官阶段,预计2024年春节前全面开放,该项目在保留明清建筑风格的同时,引入了现代商业业态,打造"最南昌"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据统计,万寿宫一期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超过800万人次,带动周边商业增长35%。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地铁4号线西湖区段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2%,预计2024年6月通车,这条线路将串联起八一广场、滕王阁、万寿宫等重要节点,极大提升区域交通便利性,西湖区今年还计划改造背街小巷28条,新增公共停车位1200个,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

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

作为南昌市的文化大区,西湖区拥有不可移动文物7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最新推出的"西湖文化记忆工程",系统性地收集、整理、展示辖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收录传统技艺、民俗活动等32项。

滕王阁作为西湖区的文化地标,今年推出了"数字滕王阁"项目,通过VR、AR技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景区负责人表示:"新技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今年游客量同比增长了40%,其中年轻人占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

西湖区还创新性地将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和社区治理,在绳金塔街道,一面长达200米的"南昌记忆"文化墙,通过瓷板画形式再现了老南昌的城市风貌,成为网红打卡点,三眼井社区则组织居民成立了"老街坊故事会",定期讲述西湖区的历史变迁,增强了社区文化认同感。

民生改善与社会治理创新

在教育领域,西湖区2023年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86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2%,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最新成立的"赣江校区",采用"名校+新校"模式,有效缓解了朝阳新城片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区教体局局长表示:"未来三年,我们计划组建5个教育集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域共享。"

医疗卫生方面,西湖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入使用,这家按三级医院标准建设的综合性医院,将新增床位600张,大大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全区已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

在社会治理创新上,西湖区推出的"邻里管家"模式获得全省推广,这一模式通过培训社区退休人员、热心居民担任"管家",为邻里提供日常帮助和矛盾调解服务,据统计,实施该模式的小区,12345热线投诉量平均下降47%,居民满意度提升至96.2%。

经济发展与商业活力

西湖区作为南昌传统商贸中心,正经历着商业业态的转型升级,中山路、八一大道等传统商圈通过外立面改造、业态调整重焕生机,今年前三季度客流量同比增长28%,朝阳新城商圈快速崛起,华润万象城、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入驻,形成了"老城新城双核驱动"的商业格局。

电子商务产业在西湖区蓬勃发展,全区现有电商企业1200余家,2023年网络零售额预计突破150亿元,区政府打造的"西湖电商产业园"已入驻企业86家,形成从直播带货到供应链管理的完整产业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湖区传统老字号企业如"亨得利""绿滋肴"等通过电商转型,实现了销售额的逆势增长。

为优化营商环境,西湖区推出了"一码通"服务平台,企业办事材料精简45%,审批时限压缩60%,2023年1-9月,全区新增市场主体6824户,同比增长19.3%,其中新增企业2786户,展现出强劲的创业活力。

生态建设与宜居环境

尽管是中心城区,西湖区仍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赣江西湖段岸线整治工程已完成70%,打造了12公里连续贯通的滨江绿道,今年新建的3个口袋公园,使全区公园绿地面积达到48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2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居民生活常态。

桃花河综合治理工程成效显著,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Ⅳ类,两岸建成了集休闲、健身、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生态廊道,附近居民李女士说:"以前掩鼻而过的黑臭河,现在成了我们早晚散步的好去处。"该项目还获得了"江西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在垃圾分类方面,西湖区率先实现居民小区全覆盖,建成全省首个垃圾分类宣教基地,通过"互联网+智能回收"模式,全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面向未来的西湖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昌西湖区正以"作示范、勇争先"的担当,书写着新时代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的答卷,这里既有千年滕王阁的雄姿,又有现代商业的繁华;既有老街巷的烟火气,又有新社区的舒适度;既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又有澎湃的创新活力。

未来五年,西湖区将围绕"打造现代化幸福西湖"的总目标,实施城市更新、产业升级、文化繁荣、民生改善、治理创新五大行动,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示范城区,正如区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我们要让西湖区成为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

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南昌西湖区这颗赣江之滨的明珠必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为南昌建设"富有创新活力和文化魅力的现代化都市"贡献西湖力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