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的新实践

郑州大学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总体策略

郑州大学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动态调整”的原则,形成了“预防为主、应急为辅、平战结合”的防控模式,具体措施包括:

  1. 健全防控组织体系
    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双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设多个专项工作组,涵盖医疗救治、后勤保障、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确保防控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2. 完善应急预案
    郑州大学制定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

    郑州大学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的新实践

  3. 信息化管理助力精准防控
    学校开发了“郑大健康打卡”系统,要求师生每日上报健康状况,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校园疫情风险,校园门禁系统与健康码联动,确保入校人员健康信息可追溯。


校园日常防控的具体措施

严格校园出入管理

郑州大学实行封闭式管理,校外人员非必要不入校,师生进出需持健康码、行程码,并配合体温检测,针对特殊情况(如实习、就医等),学校采取审批制,确保人员流动可控。

强化健康监测与核酸检测

  • 每日健康打卡:全体师生需在“郑大健康打卡”系统上报体温及健康状况,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 常态化核酸检测:学校每周组织全员核酸检测,重点岗位人员(如食堂、宿管、安保等)实行“两天一检”,确保早发现、早隔离、早处置。

优化教学与生活管理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部分课程采用线上教学,减少人员聚集;实验室、图书馆等场所实行预约制,控制人流密度。
  • 错峰就餐与无接触配送:食堂实行分时段就餐,鼓励打包带走;校园外卖采用无接触配送,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 宿舍网格化管理:每栋宿舍楼设立楼长、层长,负责日常健康监测和突发情况上报。

加强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

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郑州大学开通了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并组织线上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情绪,学校设立专项资助金,为因疫情导致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帮扶。

郑州大学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的新实践


科技赋能,提升防控效率

郑州大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疫情防控的精准度和效率:

  1. 智能门禁系统:结合人脸识别和健康码数据,实现快速核验,减少排队时间。
  2. 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分析师生健康打卡、行程轨迹等数据,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3. 机器人消杀与无人配送: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公共场所部署消毒机器人,降低人工消杀负担;部分区域试点无人配送车,减少人员接触。

成效与启示

自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实施以来,郑州大学有效降低了校园疫情传播风险,保障了教学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成功经验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 组织有力,责任明确:校领导亲自挂帅,各部门协同配合,确保防控措施落地。
  2. 科技支撑,精准防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防控效率。
  3. 以人为本,注重关怀:在严格防控的同时,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和生活需求。

未来展望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郑州大学将继续优化防控策略,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校园防疫模式,学校也将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提升校园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为师生营造更安全、更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郑州大学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的新实践


郑州大学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实践,展现了高校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责任与担当,其科学化、信息化、人性化的防控措施,不仅保障了校园安全,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宝贵经验,郑州大学将继续完善防控体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