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浙江省最新疫情政策全解析,隔离、核酸与健康码要求一览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浙江省根据国家"新十条"优化措施,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科学精准的防疫政策,本文将全面梳理浙江省最新的疫情防控措施,帮助您了解隔离要求、核酸检测规定、健康码使用以及重点场所防控政策,为在浙人员提供实用指南。
浙江省疫情防控总体原则
浙江省当前疫情防控遵循"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动态调整防控措施,既确保疫情不扩散,又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浙江省防控政策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数字化防控水平高,健康码、行程卡等应用广泛;二是区域协同防控机制完善,与上海、江苏等周边省市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三是分类精准施策,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管控。
人员流动与隔离政策
省内流动方面,浙江省内低风险地区人员可自由流动,无需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建议出行前通过"浙里办"APP查询目的地最新防疫政策。
跨省来浙返浙人员需注意:
- 来自高风险区人员:实施7天居家隔离(不符合条件则集中隔离),期间赋红码,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 来自低风险区人员: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开展落地检,抵浙后落实"三天两检"
- 入境人员:实施"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红码,集中隔离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特殊人群关怀政策:对需要定期就医的患者、老年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各地应设立绿色通道,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延误治疗或拒诊。
核酸检测与健康码管理
浙江省核酸检测政策已作出优化调整:
- 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其他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 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
- 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
- 各地保持一定数量的便民核酸采样点,满足"愿检尽检"需求
健康码管理最新规定:
- 红码: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 黄码: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未按规定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人员
- 绿码:除红码、黄码以外的其他人员
- 健康码转码规则:符合解除隔离条件的,系统自动转绿码;也可通过"浙里办"APP申请人工复核
重点场所防控要求
-
医疗机构:所有进入人员需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住院患者及陪护需提供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绿色通道。
-
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出入校门不再提供核酸证明,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需查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校内出现疫情后,精准划定风险区域,确保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
养老机构:实行封闭管理,工作人员"两点一线"管理,新入院老年人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并开展3天健康监测。
-
公共场所: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饮饭店等不再查验核酸证明,但应控制人流密度,做好通风消毒,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证明和健康码。
-
企业工厂:落实"白名单"制度,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出现疫情时,原则上不采取全厂停工停产措施。
疫苗接种与医疗服务
浙江省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 加强老年人疫苗接种,设立绿色通道和流动接种车
- 3岁以上人群符合条件者应接尽接
- 第二剂次加强免疫(第四针)对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开展
医疗服务保障措施:
- 各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应开尽开,24小时开放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发热患者提供接诊服务
- 互联网医院提供在线诊疗和药品配送服务
- 加强重点药品生产储备和供应
政策咨询与投诉渠道
- 政策咨询: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或通过"浙里办"APP查询
- 健康码问题:通过"浙里办"APP-"健康码"专区申诉
- 违规防疫行为投诉:可向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反映
浙江省将根据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持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建议广大居民关注"浙江发布"、"健康浙江"等官方平台获取最新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做好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