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西湖区疫情最新动态,防控措施升级与居民生活指南

南昌西湖区疫情最新数据通报

截至2023年10月15日24时,南昌市西湖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疫情数据显示,全区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5例,均为集中隔离点发现,西湖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7例,无症状感染者42例,所有病例均已转运至定点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本轮疫情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和社区传播特征,西湖区疾控中心通过基因测序确认,此次疫情病毒为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与近期省内其他地区疫情高度同源,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

高风险区域划定情况:根据疫情发展态势,西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已划定高风险区2个(朝阳洲街道红光社区部分楼栋、桃花镇三角村部分区域),中风险区5个,其他区域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管控措施,中风险区实行"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管控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西湖区已连续3天无社会面新增病例,表明前期采取的防控措施初见成效,但鉴于病毒潜伏期特点和周边地区疫情形势,防控工作仍不能松懈。

西湖区最新疫情防控政策措施

针对当前疫情形势,南昌市西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于10月16日凌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出台了一系列强化措施:

核酸检测方面:全区范围内继续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低风险区居民每2天检测1次,中高风险区居民每天检测1次,特别增设了15个便民采样点,延长服务时间至晚上10点,方便上班族检测,区卫健委提醒市民,务必按要求参加检测,对无故不参加核酸检测造成疫情传播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交通管控升级:西湖区与周边城区交界处设置12个查验点,对出入车辆和人员实行"四验一戴"(验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证明、体温,戴口罩)管控措施,区内公交线路减少班次,地铁相关站点实行"跳站"运行。

公共场所管理:全区所有餐饮场所暂停堂食,仅提供外卖服务;娱乐场所(KTV、网吧、棋牌室等)、健身房、培训机构暂停营业;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限流50%开放,区市监局将加大巡查力度,对违反规定的经营主体从严处理。

保供体系完善:为确保封控区居民生活物资供应,西湖区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保供网络,确定15家重点保供企业,每日可供应蔬菜120吨、肉类25吨,居民可通过社区团购、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采购生活必需品。

居民生活与就医指南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西湖区卫健委为居民提供了详细的生活与就医指引: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 非必要不外出,外出时务必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2. 勤洗手、常通风,做好家庭环境消毒
  3. 收取快递时先消毒外包装,尽量在户外拆件
  4. 合理储备生活物资,但不必盲目囤积
  5. 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就医绿色通道

  • 急危重症患者:直接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所在区域情况,急救中心将协调定点医院接收
  • 孕产妇、血透患者等特殊群体:通过社区提前报备,由专人对接就医需求
  • 慢性病患者用药:可通过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药品由社区志愿者配送
  • 发热患者:必须前往定点发热门诊就诊,严禁自行购药治疗

心理援助服务:西湖区开通了3条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791-865xxxxx等),为隔离人员和普通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区内5家医院的精神科专家组成团队,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专业心理支持。

专家分析与防控建议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教授针对西湖区疫情接受采访时指出:"从现有数据看,西湖区疫情处于可控范围,但BA.5.2变异株的基本再生数(R0)高达18,是早期毒株的6倍,防控难度显著增加。"

李教授提出三点建议:

  1. 加快疫苗接种: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和加强针接种,目前西湖区老年人接种率仅为76%,仍有提升空间
  2. 优化核酸检测:建议采用"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提高早期发现能力
  3. 加强个人防护:即使接种了疫苗,在公共场所仍应规范佩戴口罩,这是阻断传播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西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表示,将根据疫情发展动态调整防控措施,并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呼吁广大市民积极配合防疫工作,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争取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