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疫情最新动态,防控措施升级与市民应对指南
辽宁省疫情最新数据通报
根据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11月15日24时,辽宁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到1,287例,其中现有确诊病例342例,无症状感染者215例,从地域分布来看,沈阳市、大连市和鞍山市成为本轮疫情的重点区域,三地合计占全省新增病例的78.6%,值得关注的是,近期辽宁省出现了奥密克戎BA.5.2和BF.7变异株的传播,这两种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速度。
与上周同期相比,辽宁省新增确诊病例增长了37.2%,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省疾控中心专家分析指出,此次疫情反弹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的自然规律;二是周边省份疫情输入压力增大;三是部分区域防控措施执行存在松懈现象,从年龄结构看,20-49岁年龄段感染者占比最高,达到56.3%,但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重症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辽宁省最新防控政策解读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辽宁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于11月14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推出了一系列升级措施,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三天一轮"的常态化核酸检测,重点行业从业人员需每日一检,对来自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实行"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监测"的严格管控。
在公共场所管理方面,新政策要求所有进入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宾馆酒店等密闭场所的人员必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餐饮场所堂食人数不得超过核定座位数的50%,且需间隔就坐,文化娱乐场所如电影院、KTV、网吧等接待量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教育部门也同步调整了校园防控措施,部分地区中小学已转为线上教学。
针对疫情防控中的违法行为,辽宁省公安厅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已查处违反防疫规定案件43起,其中多数为擅自营业密闭场所、伪造核酸检测证明等行为,省卫健委提醒广大市民,故意隐瞒行程、拒绝配合流调工作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医疗资源准备与疫苗接种进展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高峰,辽宁省已全面启动医疗资源扩容计划,全省确定定点救治医院48家,总床位增至12,560张,其中重症监护床位占比达到12.3%,同时建立了方舱医院储备机制,可在48小时内提供5,000张以上床位,在医疗物资储备方面,全省N95口罩、防护服、核酸检测试剂等关键物资可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
疫苗接种工作取得新进展,据统计,辽宁省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已达89.7%,加强免疫接种率为76.3%,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全省已开始部署吸入式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首批10万剂次主要面向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省疾控中心建议,符合条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应尽快完成加强免疫接种。
在药品供应保障方面,辽宁省工信厅建立了重点药品生产供应日报制度,目前全省解热镇痛类、抗病毒类药品库存充足,可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省市场监管局加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确保防疫药品价格稳定。
市民日常生活应对指南
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辽宁省疾控中心为市民提供了专业的防护建议,首先是科学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必须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其次是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居家环境要定期通风,每天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针对不同场景,专家给出了具体建议:办公场所应实行错峰上下班,减少电梯拥挤;购物时尽量选择线上方式,线下采购要快进快出;外出就餐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接收快递外卖时做好外包装消毒,对于居家健康监测人员,要单独居住一室,使用独立卫生间,生活垃圾需密封消毒后处理。
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疫情反复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省精神卫生中心开通了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专家建议,市民可通过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调节心理状态,避免过度关注疫情信息造成心理负担。
疫情下的经济保障措施
为减轻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辽宁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在税收方面,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零售、旅游等行业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预计全年退税规模将超过50亿元,社保缴费方面,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延续至2023年底,允许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
就业服务持续优化,全省开展"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专项行动,11月份计划组织线上招聘会156场,提供岗位8.7万个,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
基本生活物资保障有力,省商务厅启动了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日监测机制,目前全省粮食、食用油、肉类、蔬菜等储备充足,价格总体平稳,为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民政部门提高了临时救助标准,简化了救助程序,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未来疫情走势与专家建议
多位流行病学专家对辽宁省疫情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卫国分析认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辽宁省疫情在未来2-3周可能维持高位波动状态,但随着防控措施效果显现,12月中旬有望出现拐点,他特别指出,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是下一步防控的重点区域,需加强基层防控力量。
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王雪梅建议,市民应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和风险区域调整,非必要不前往高风险地区,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要立即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同时呼吁市民理性看待疫情,既不恐慌也不松懈,科学做好个人防护。
随着冬季来临,辽宁省面临着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省卫健委已部署加强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建议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在做好新冠防护的同时,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构建双重保护屏障,全省医疗卫生系统已进入应急状态,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