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援鄂,千里驰援显大爱,同心战疫见真情

江苏与武汉的千里情谊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全国上下迅速响应,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抗疫阻击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医疗强省,第一时间组织精干力量,千里驰援武汉,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重要力量,江苏的医护人员、物资支援、医疗技术等多方面的援助,不仅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更彰显了江苏人民的责任与担当。

迅速响应,精锐尽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3日武汉封城后,江苏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1月25日(大年初一)即派出首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这支队伍由147名医护人员组成,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涵盖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等关键专业。

随后,江苏又陆续派出多批医疗队,累计派出2813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武汉,这些医护人员中,既有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也有年富力强的青年骨干,他们主动请缨,逆行出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

物资保障,倾力相助

除了人员支援,江苏还向武汉输送了大量医疗物资,据统计,江苏省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累计向湖北捐赠医用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超过1.5亿元,江苏恒瑞医药、扬子江药业等企业加班加点生产抗疫药品,确保武汉一线医疗需求。

江苏还承担了武汉部分生活物资的供应任务,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的蔬菜、水果、粮油等生活必需品通过绿色通道源源不断运往武汉,保障了武汉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科学救治,创新模式

江苏医疗队在武汉期间,不仅承担了繁重的救治任务,还结合江苏的先进医疗经验,创新救治模式,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队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推行"江苏方案",采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显著提高了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江苏援鄂医疗队还利用远程会诊技术,与江苏后方专家团队实时连线,为疑难病例提供精准诊疗方案,这种"前方救治+后方支持"的模式,成为全国援鄂医疗队的典范。

温情故事,感动人心

在援鄂过程中,江苏医护人员与武汉患者之间发生了许多感人故事,南京鼓楼医院护士李兰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护理一位高龄患者时,发现老人因思念家人情绪低落,便每天抽空陪老人聊天,还用自己的手机让老人与家人视频,老人康复后,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称李兰是"最温暖的江苏姑娘"。

还有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王强,在武汉连续工作40多天,因长时间穿戴防护服,脸上勒出深深的痕迹,被网友称为"最美口罩脸",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江苏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更体现了他们的人文关怀。

凯旋归来,荣誉加身

随着武汉疫情逐步控制,江苏援鄂医疗队分批撤离,2020年3月至4月,江苏医疗队圆满完成使命,陆续返回家乡,各地以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归来,机场"过水门"、交警列队敬礼、市民自发夹道欢迎,表达对逆行勇士的崇高敬意。

江苏省政府也对援鄂医护人员给予高度肯定,授予他们"江苏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在职称评定、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政策倾斜,让英雄们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经验总结,启示未来

江苏援鄂抗疫的成功经验,不仅为全国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未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积累了宝贵经验:

  1. 快速响应机制:江苏建立了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确保援鄂行动迅速、有序。
  2. 资源整合能力: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联动,形成强大合力。
  3. 科技创新应用:远程医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4. 人文关怀理念:医疗救治与心理疏导并重,体现现代医学的温度。

苏鄂同心,共克时艰

江苏支援武汉抗疫的壮举,是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精神的生动体现,在这场疫情大考中,江苏人民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担当与奉献,正如一位武汉市民所说:"江苏的恩情,武汉人民永远铭记。"这种跨越千里的深情厚谊,必将成为苏鄂两地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在未来的征程中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明天。

发表评论